Skip to content

士师记简介

繁體版请前往:繁體士師記簡介

提醒:博客文章沒有繁體版。閱讀繁體簡介,請用以上鏈接;要切換到簡體!

作者、书名:作者撒母耳;本书记述士师的事,因而取名士师记。

士师是神兴起来拯救以色列人脱离仇敌之手的人。士师主要是作军事领袖,有的也为百姓仲裁断案。

时间、地点:成书时间约在主前10501004年之间,以色列人有王以后(17:618:119:121:25)、大卫占领耶路撒冷之前(1:2119:10-12);地点是迦南地的示罗。

本书事件发生于主前约13761100年之间。

背景和目的

士师记接续约书亚记。约书亚去世后,新出生的以色列人不认识耶和华,也不知道祂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,就离弃耶和华去随从叩拜别神,就是四围列民的神,惹祂发怒。祂就把他们交给仇敌,又以灾祸攻击他们,他们便极其困苦。于是他们向耶和华哀求,祂就兴起士师拯救他们。但当士师死后,他们又去随从叩拜别神,总不弃绝他们顽梗的恶行。他们就陷在这离弃神的悲惨循环之中。

士师记记录了从约书亚去世到先知撒母耳之间的历史事件,展现出了士师时代的悖逆、邪恶、自私和混乱。从教义而言,士师记验证了“遵行诫命必蒙福,违背诫命必遭祸”的原则,如同神在利未记26章和申命记28章所警告过的。士师记也告诉我们,当人悔改归向神,向祂呼求的时候,神会拯救他们。

主题和内容

本书最重要的主题是:悖逆犯罪,神必惩罚。

本书记载了以色列人七次离弃神的悲惨循环:离弃神犯罪—受仇敌欺压—悔改向神哀求—神兴起士师拯救—再次离弃神犯罪;每次几乎都以“以色列人又做耶和华看为恶的事…”开头。

这段历史以十二位士师的事迹为中心,其中又以参孙最为我们熟悉。十二位士师依次是:俄陀聂、以笏、珊迦、底波拉(巴拉)、基甸、陀拉、睚珥、耶弗他、以比赞、以伦、押顿、参孙。

本书可分为三部分:前两章概述当时以色列的情况;3-16章记述以色列的十二位士师;17-21章记述但人夺取拉亿和讨伐便雅悯的内战。

特色和重点

悖逆犯罪必受惩罚,本书就是最好鉴戒。以色列人不肯吸取教训,一再悖逆犯罪,就受到神管教的痛苦。不是因为神喜欢看我们受苦,而是“因为主所爱的,祂必管教”(来12:6)。

士师记与约书亚记形成鲜明对比。在约书亚记,以色列人因顺服神而蒙神的赐福;在士师记,以色列人离弃神拜偶像,导致他们一再受苦。

神惩治以色列人,是希望他们悔改,希望他们认识神。当他们悔改,向神哀求,神就兴起士师拯救他们(2:16-18)。神的作为反映出祂公义和慈爱两方面的属性。通过兴起十二位士师,神信守了祂对亚伯拉罕所起的誓,保存了亚伯拉罕的后裔。

大纲

1-2章:犹大奋勇攻打迦南人;俄陀聂攻取底璧;未能赶出的诸民;耶和华的使者在波金;离弃神的悲惨循环。

3-16章:士师俄陀聂、以笏、珊迦;士师底波拉;底波拉和巴拉的歌;士师基甸;基甸造以弗得埋下祸根;亚比米勒;士师陀拉、睚珥;士师耶弗他;士师以比赞、以伦、押顿;士师参孙。

17-21章:米迦的偶像;但人夺取拉亿;一个利未人和他的妾;讨伐便雅悯的内战;为便雅悯人解决妻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