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版请前往:繁體耶利米書簡介
提醒:博客文章沒有繁體版。閱讀繁體簡介,請用以上鏈接;要切換到簡體!
作者、对象:作者耶利米(意思是耶和华高举);对象是南国犹大。
耶利米于犹大王约西亚十三年(主前627年)蒙召,作先知直到576年。
时间、地点:最后成书约在主前576年,耶利米去世前;主要地点是耶路撒冷,次要地点有亚拿突、拉玛、埃及。
前往閱讀耶利米书
背景和目的
玛拿西在作王期间,疯狂崇拜偶像,甚至焚烧儿子为祭,又流无辜之人的血(王下21:1-16),致使神的愤怒总不止息。后来约西亚王虽曾进行宗教改革(王下22-23),但未深入民间,成效不是太大。
耶利米蒙召时,犹大是亚述的附庸。主前612年,巴比伦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。主前609年,埃及王尼哥率军北上援助亚述,犹大王约西亚出兵拦阻,死于战场。他儿子约哈斯继位,作王仅三个月就被尼哥带到埃及。尼哥另立约哈斯的哥哥约雅敬作王;犹大成为埃及的附庸(代下36:1-4)。
主前605年,巴比伦在迦基米施大败亚述和埃及的联军,随后来到耶路撒冷,掳走约雅敬王等人,包括但以理(代下36:5-8),犹大成为巴比伦的附庸。主前601年,尼布甲尼撒进攻埃及失败,犹大王约雅斤就投靠埃及。主前597年,尼布甲尼撒又来到耶路撒冷,掳走约雅斤王等一万余人,包括以西结(王下24:10-17)。尼布甲尼撒立西底家作犹大王。西底家生性懦弱,顺从将领,暗通埃及,导致巴比伦摧毀耶路撒冷,犹大亡国,西底家和众民被掳到巴比伦。
当巴比伦王所立的省长基大利被杀以后,犹大余民逃往埃及,耶利米被强行带到埃及(41-44章),十年后在那里去世。
本书目的是要指出,犹大亡国、圣殿被毁、君民被掳,是因百姓一再犯罪而又不肯悔改,不听神借先知的警告。
主题和内容
本书最重要的主题是罪恶和惩罚。
本书记录耶利米的预言和他的生平。在作先知的漫长岁月里,他指控百姓的罪恶,苦劝他们悔改,警告他们因为犯罪将受严厉惩罚,国家将遭严重灾禍。他亲眼目睹了预言应验:犹大亡国,圣城被毁,君民被掳。此后他又传讲神永远的爱(31章),预言被掳的人将要归回故土,重建家园。
本书篇幅很长,没有既定模式,也不是按时间顺序。书中严厉谴责拜偶像、犯奸淫、虚谎的预言等罪,不断呼吁他们悔改;后来又劝他们投降巴比伦,以避免城被攻陷的悲惨结果;然后记述耶路撒冷沦陷后的情况(40-44章),预言列国将受审判(46-51章)。最后描述圣城沦陷,犹大亡国的经过。
特色和重点
耶利米奉派遣传神审判的信息,因此必须面对政治、宗教领袖的反对,甚至遭到殴打、囚禁等逼迫。他热爱同胞,一面宣告他们的罪,一面又为他们向神祈求。他感情丰富,常常流泪(9:1),被称为“流泪的先知”。
本书预言“那些日子以后”,神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,将祂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,写在他们心上。他们从最小的到最大的都必认识祂。祂要赦免他们的罪孽,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(31:31-34)。
耶利米的信息带着悲观与盼望、审判与复兴的矛盾憧憬。虽然他一再对悖逆的百姓绝望,对神却有信心,相信神的管教和苦难不是结束,以色列和犹大在神那里仍有盼望,拆毁还要建立,打伤还会医治,被掳还要归回。
耶利米书是圣经中篇幅最长的一卷书。
大纲
1-9章:耶利米蒙召;杏树枝和沸腾锅的异象;耶和华怀念在旷野的日子;责备以色列离弃神;一对不忠的姐妹;呼召以色列悔改;有灾祸要从北方来;耶利米为他本民悲伤;耶路撒冷的罪恶;耶路撒冷要来的灾祸;欣嫩子谷将成为杀戮谷。
10-20章:偶像与真神无法相比;耶利米的哀伤;腰带的比喻;酒坛的比喻;警告要被掳走;预言旱灾;耶和华不肯再发怜悯;耶和华安慰耶利米;预言灾难将至;预言被掳归回;犹大的罪必受惩罚;陶匠待泥的比喻;打碎瓦罐的比喻。
21-33章:耶路撒冷要交给敌人;警告犹大王室;警告犹大的王;预言约雅敬王惨死;耶路撒冷要遭灾祸;假先知的罪和报应;两筐无花果的异象;预言要被掳七十年;耶利米遭死亡威胁;预言列国要服事巴比伦王;假先知哈拿尼雅;耶利米写信给被掳的人;应许以色列必复兴;耶和华要另立新约;耶和华命耶利米买地;大卫之约永存不废。
34-45章:给西底家的警告;违背约言的后果;焚烧书卷,顽梗至极;耶利米被关进监牢;耶利米被投进井里;耶利米再次警告西底家;耶路撒冷沦陷;耶利米从被掳的人中得释放;巴比伦王立的省长被杀;众将领攻打以实玛利;众人违命去了埃及;众人顽梗不听警告;耶和华安慰巴录的话。
46-52章:预言对列国的审判:埃及,非利士,摩押,亚扪,以东,大马色,基达和夏琐,以拦,巴比伦;圣城沦陷,犹大亡国。